天水市文艺网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首页 > 文艺理论 > 正文

羊年说羊
2015-10-21 10:41:45   来源:   评论:0 点击:

天水市博物馆刘复兴   羊作为古人的食物来源之一,自古以来备受重视,而中华民族对羊则更是情有独钟。从远古先祖伏羲豢养牺牲,到姜姓始...

天水市博物馆   刘复兴

  羊作为古人的食物来源之一,自古以来备受重视,而中华民族对羊则更是情有独钟。从远古先祖伏羲豢养牺牲,到姜姓始祖炎帝稼穑农耕,再到夏、商、周三代太牢之牲,它曾经伴随着中华民族走入文明,影响着我国饮食、文字及价值观念的发展和流变。

  在天水市博物馆通史陈列展厅内,有一件瓷雕独角神羊,它长14cm,重350g,为灰白色胎质,青釉有剥落。羊的造型极其精致,它四足蜷曲作跪伏状,昂首引颈,头微侧,头上独角弯曲卷于耳后,一撮胡须垂于颚下,双目圆睁,目光驯顺,鼻孔刻画生动,似乎能感受到呼吸的动态和气息。在羊的颈部有带状项圈,项圈前垂吊璎穗,项圈后有攀胸与背上的鞍鞯相连。羊背的鞯上有人面形纹饰,其双目突出、眉头高翘,嘴中獠牙外凸,显得恐怖阴森,给人几分神异色彩。鞯的边沿有线形短穗装饰一圈。羊的后腿部有阴刻线表现的漩涡状图案。

  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7000—8000年的河姆渡文化和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发现了陶羊,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羊已经成为中国先民的朋友。羊作为六畜之首,它易于豢养,常被用来主供膳食。所以,很多与膳食有关的字皆带羊字边,比如养、膳、羞、鲜、羹。由此可以看出,在羊的身上凝结了人对美味的最初理解。羊以优异的膳食品质强化了人对它的依恋。羊性情温和、平易近人、招人喜欢,正因如此,以羊为图腾或者有羊类似品行的部族,由于平和有礼则容易被其它部族接受。“羲”、“羌”字皆从“羊”,从造字上能够看出伏羲、炎帝部族与羊之间,以及羊与中国本原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众多牲畜之中,羊有洁白之性,它屈柔之行,性情温顺,温文尔雅,受人亲睐。于是,产生了“羊大为美”,“羊人为美”的审美思想和观念。《春秋繁露》云:“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 。 羔羊的跪乳被人们赋予了“至孝”和“知礼”的意义。在崇尚自然的时代,羊的美好品质又极易被神化。它作为人对美好的期待和寄托,在古代重大祭祀活动之中作为三大牺牲之一,成为了人与主宰万物的天神之间沟通的使者。羊在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无论太牢、少牢,缺羊皆不可,可以说无羊便不成祀。恭敬的将羊献在祖宗的供案前,子孙成群的在祠堂祭拜先祖,亲睦友好、和谐安乐,这就是“祥”,许慎在《说文•羊部》云:“羊,祥也”,由此可以看出羊的背后进一步透视了农耕文明追求安逸、稳定的思想意识。

  稳定的背后,便存在秩序。而羊恰恰以神话的身份参与了对古代社会秩序的维护和调整。古典文献对此记载甚详,王充《论衡•是应第篇》云“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斯盖天生一角圣兽,助狱为验。”《路史》引古本《论衡》进一步说明“(独角羊)青色四足,知性曲直”。《后汉书•舆服志》云:“獬豸,神羊,能别曲直。”这就是说,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而一直备受推崇的獬豸,其祖型本是独角神羊。源于此,历代对獬豸的崇拜也是对独角神羊的崇拜。从春秋时楚国风行的獬豸冠,到清代监察官员的獬豸补子,再到今天法院门口布置的护门神兽,表现的是不同时代人同样对公平、正义、公正、有序的社会秩序的期待,它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法治的真诚信仰,对风清气正社会氛围的热切期望。

  天水市博物馆通史陈列展厅内的这种青瓷卧羊,在东吴至晋时期极为流行。这种跪伏的羊有羔羊跪乳的伦理色彩,显得温顺谦卑,最符合中国人将道德与审美结合的思想观念。尤其在孝道风行的魏晋时期,它的出现反映了时人对孝道传播的重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魏晋墓当中,獬豸的形象频频出现。这除了镇墓辟邪之外当与法律文化的盛行有关。魏晋上承秦汉,下启隋唐,追求法律文化的解放与独立,獬豸的大量出现应该与当时法律文化的渗透有直接关系。因此,这件青瓷独角羊的背后反映的正是魏晋时期以经为代表的道德伦理文化和以律为代表的法律制度文化的高度统一。《周易•系辞传》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观之,在一定程度上环境比手段更重要,只有形成一个适合法治发展的良好文化土壤,才能更加有力地推进法治进程。当然,在注重法制的过程中更要兼顾到道德教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这也正是“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念,而这件瓷雕通过羊与獬豸形象的复合将这种法律文化观念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对今天建设依法治国的法治中国依然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刘复兴系天水市博物馆助理馆员)


相关热词搜索:羊年说羊

上一篇:短篇小说,更适合如今的小屏幕
下一篇:秦州古宅子

分享到: 收藏

文联简介 | 文联章程 | 文联委员 | 文联机构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天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Copyright Reserved©2013 天水文艺网 版权所有 LOGO题字:采集鲁迅

联系电话:0938-8210734E-mail:tswl0734@163.com 许可证编号: 陇ICP备18001850号-1 技术支持:陇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