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文艺网首页
当代天水名人 米新洪
2013-05-09 17:06: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米新洪(1928-2016),1928年出生陕西临潼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时值陕、甘大旱,农田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稍后又逢抗日战争,家境更加穷困,只得跟随

1935年从陕西省下圭县“永安社”及“田恒泰班”学艺,1939年进入宝鸡“新汉社”(该社为38军随军剧团属孙蔚如、赵寿山部,建社初期在三原县)见习,先后扮演过“须生”、“娃娃净”、“媒旦”、“丑角”等行当,但他自己主要着意于“净角”。后来在李生才、杨鸿声二人教导下,表演才能更是突飞猛进。李、杨二人虽系花脸,当时亦不甚驰名,但教学得法,深谙传授程式,对少年时代的米新洪影响很大。这一时期,不论功架用式、行腔技法,他都异常突出,成为同辈演员中之佼佼者,净角演技初具功底,并为后来之成长、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戏剧需要演员平时勤学苦练、深钻细研。米新洪在宝鸡的四、五年间,每天清晨便独自在河滩或塬上吊嗓子,晚上点起香火练“眼神”。在严师的督促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未敢稍有懈怠,因而进步很快。可惜在十七、八岁嗓子倒呛。这在戏剧界不算什么稀罕事,但对初露锋芒的米新洪来说实在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很难过,心如刀搅,但由于他献身戏曲艺术的初衷不变,便一面求医,一面从自身条件着眼,取长补短、锲而不舍地练功。到20岁时,不但声带恢复,洪亮如初,且有了深厚、充沛的感情色彩,在净角的音调与工架方面更加稳健优美,在宝鸡一带,便获得了“虎兄豹弟”之称(豹弟是指其弟米新焕,亦工净行)。1950年,他南下汉中,一年后取道入川,落脚广元,加入“广元县秦剧团”,深受观众青睐,红极一时,颇得戏剧界好评,声名五年不衰。他演的《五台会兄》,就是于此时吸取川剧之长,对秦腔表演进行了一番改造,使该剧具有了新鲜韵味,使他一举成名,这出戏也成了他一生的代表剧目。1956年,广元县秦剧团调天水市,他亦随团来古城,一待就是三十六载,在此期间,他更是誉满西北五省,成为秦腔界之名流。
上一篇:当代天水名人 冯国瑞
下一篇:当代天水名人 赵建玉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