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文艺网首页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文化浸润下的宏阔气象——简评杨清汀的书法艺术
2022-11-30 09:07:04   来源:中国书画报   评论:0 点击:

  “书学”是“通人之学”,书法绝不仅仅是“书写”的问题,“以学养书”才是将书法推向更高境界的不二法门。杨清汀正是一位践行“以学养书”的书法家。他把文化修养作为书法创作的内在动力,以文学创作提升书法内涵,以颇有创见的书法思考指引创作,以金石研究点化书法审美,在个人的实践中探寻出一条古今相融、内修外化的当代书法艺术之路。杨清汀在文学创作、文化随笔、金石研究、书法文化探赜和当代书法批评等诸多方面均有建树,是集文化研究、文学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于一身的学者型书法家。
 
  一、溯源探古,以陇右金石研究泽润书法创作之古意
 
  杨清汀以爬梳书法历史的方式,洞悉书法求变的重要阶段及渊源,体味书法变化的规律,进而在书法历史大背景和大进程中建立其所追求的书法艺术坐标。他根据个人的人文修养和书法专长,将天水地域内的碑文石刻作为深度研究的个案,对张家川县汉代河峪颂摩崖石刻进行了多角度的考证和研析,在书法历史的系统性脉络中确定其位置,同时与地域性书法发展对接。其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发表于《荣宝斋》《中国书法》等刊物,引起良好的反响。他潜心秦文化研究,以历史的视野和文化的向度,进行秦公簋的铭文探赜和秦系文字的研究。他以对古籍善本的细致知悉、对书法历史的专业把握,发挥对古今学者题跋准确分析的专长,探查古文字与书法之间的密切关系,结合秦系文字发展的轨迹,确定了秦公簋和石鼓文的先后问题。其研究成果曾发表于《西泠艺丛》,对书法历史和文化发生学的贡献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并受到陈振濂先生的颇高评价。
 
  多年的金石考古研究,让杨清汀的书法深深扎根于古典意蕴之中,不断汲取古风古意,催发了其创作追求和书法风格的生成。他将金石考古与书法实践紧密结合,在激发互动效应中生发自我的书法艺术之力。细观杨清汀的隶书作品,便能发现其中闪烁的河峪颂石刻之印记以及金石铭文之意味。他充分借鉴汉代河峪颂摩崖石刻方阔朴拙、雄劲古穆的风格特征,将汉字隶变过程中篆隶融合的书法特点运用于创作,在隶书创作中探索和实践着一种“以篆为笔、以隶为体”的风格。其隶书结体多方折直行,匀齐方整,筋健骨劲,厚重有力。用笔多圆起圆收,不显波磔,但颇具柔韧之气,且苍劲高古。同时,得益于经年的金石研究和对金石铭文的心追手摹,他的楷书创作也透着几分篆籀之气,呈现出雄浑的气势、古朴的风致以及开阔的气象。
 
执素播渥联
 
  二、正本清源,以探赜当代书法生态弘强书法创作的现代性意识
 
  走入历史,是为了正本清源,而观察当下书法的态势、追踪书法的最新发展,则是为了增强思考的代入感,在自省、借鉴中纯正书法之风,集聚创新之力。杨清汀(与卞毓方合作)撰写的专著《金石为开——金岳霖的人生艺术和欧阳中石的艺术人生》,以金岳霖的哲学成果为线索,对欧阳中石的书法艺术人生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分析,为当代书法的发展和当代书法家的成长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启示。他立足当代书法批评,持续对当代书法现象和文本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思考,通过对当代书法审美和书体流变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创见和新颖的观点。早在2004年他就在全国第四届正书大展论坛中崭露头角,之后又以一篇《当代书法体式流变与艺术语言的重铸》获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论坛最高奖,应邀出席全国书学研讨会并作为获奖嘉宾进行了主旨演讲。此后,他的论文入选“中国书法·金陵论坛”,后赴南京参加论坛,与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共同探讨当代书法的发展路径。
 
  杨清汀在广泛参与当代书法批评的过程中不断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所学所思在书法创作中多有探索和实践。他对当代书法清醒冷静的思考使其在书法道路上从未有过半点浮躁和偏离,在当代书法创作的种种乱象中始终保持着警惕和防范,对一些探索性的实践保有一种开放的态度。他将中国传统书法置于时代场域,以当代性的视角关注书法的发展历程和可能的新走向,体味其中的现代意识。他的书法以传统的形式框架为载体,介入新时代文化特征和自己的个性才情,在行楷的创作中融入古隶的率意性与大篆的简洁性用笔,从空间布局和审美感受上呈现出沉稳开阔、清雅散朗的特点,在不断的探索中创造出一种含蓄蕴藉之美。
 
秦州八景诗(节选)
 
  三、由技入道,以传统文化精神厚实书法创作的文化支撑力
 
  文化的修为是书法艺术“由技入道”的必由之路。20世纪70年代末,年近80高龄的沙孟海先生在《与刘江书》一文中讲道:“一般书人,学好一种碑帖,也能站得住。作为专业书家,要求应更高些。就是除技法外,必须有一门学问做基础,或是文学,或是哲理,或是史事传记,或是金石考古……”杨清汀将“大文化”的理念融入书法理想,不断坚实和提升文化素养,以育书法之道。他常年沉浸于儒家文化、古典美学和传统哲学,从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寻找书法命脉,拓展和提升书法载道述道的内涵和张力,以儒家之礼应和楷书的守正之法度,以禅佛之空静体修隶书的从容通透,以道家之境引发行书的随心灵动。他坚守中国哲学中的知白守黑之道,将个性的儒雅冲和融入书法之中,又以书法的不激不厉来滋养着性灵。他创作了大量文化随笔和较高水平的散文、诗词,以此深化文化思考,反哺书法创作。
 
  杨清汀至今还保持着日常用毛笔书写的习惯,其文章和读书笔记等往往以书法手稿的形式出现,将艺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变书法的艺术为书法的生活。他的文化随笔、文学创作和全方面的书法文化生活,为其书法艺术饱满了文化元气,强劲了文化血脉,添了一份温文尔雅、率意洒脱的“文气”,壮实了书法应有的文化之力。
 
  近年,杨清汀的书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把视角更多地放在了大字的创作上,以高度的文化情怀和宏阔的历史视野,将篆隶笔意融入行楷创作,同时吸收颜楷宽厚外拓的结字特点,增加了笔画与笔画、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关系,其书法圆润遒劲、气韵贯通、笔法精简、自然天成,形成了结字寓圆于方、用笔古雅浑朴、线条挺健有力、气势古朴敛静的大字风格。
 
  杨清汀以“大文化”理念,将哲学、美学、文学、书法以及其他艺术门类打通糅合、熔于一炉,以文养性,以书润心。他怀着恬淡自在之意,行走于自己构建的艺术世界之中,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之上,将思想的火花和深厚的学养融入书法创作,以高度的理性思维探寻着一条儒雅高古的书法道路。(附图为杨清汀书作)
 
 

地脉天机联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喜报!“忠诚向党”全省政法系统喜迎党的二十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揭晓 天水市文联获优秀组织单位
下一篇:天水市文联“文艺人才推优工程”进行时——赵安生用镜头语言述说感动

分享到: 收藏

文联简介 | 文联章程 | 文联委员 | 文联机构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天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Copyright Reserved©2013 天水文艺网 版权所有 LOGO题字:采集鲁迅

联系电话:0938-8210734E-mail:tswl0734@163.com 许可证编号: 陇ICP备18001850号-1 技术支持:陇上网